定时备份是最常见的备份方式,其中最基本的备份方式是全量备份、增量备份、差量备份。

全量备份

将数据对象的所有定义集合都进行备份,不论数据对象自上次备份之后是否修改过,也称作完全备份。

全量备份示意图

全量备份是增量备份和差量备份的基础。

全量备份是数据最可靠的、最完备的,但是会备份时间过长并消耗大量的介质空间。

增量备份

为了解决每次全量备份时间窗口过大,占用介质多的问题,发明了增量备份。

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,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,上次备份有可能是任何方式的备份。(类似oracle中差异增量备份)

增量备份示意图

虽然解决了每次全量备份的问题,但是同样有一些问题:

  1. 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,只要中间一份增量数据副本出问题,整个备份链就有可能出问题。
  2. 数据恢复时需要从全量备份开始,恢复中间每一个备份数据副本,影响恢复效率。

所以一般情况下备份策略都会采用周期全量备份,中间增量备份。

差量备份

同增量备份不同,差量备份会备份上一次全量备份后,所以发生变化的数据。(类似oracle中累积增量备份)

差量备份示意图

差量备份的所有参数都位于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。

因此有时为了提高可靠性,备份策略在周期全量备份加增量备份的过程中配置差量备份。

比如 每周日全量备份,周一、周二增量备份,周三差量备份,周四、周五、周六在差量备份的基础上增量备份。